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施 工年份 工 程名稱
光緒05年(1879) 籌建臺北府城
第一代臺北孔廟開始興工
光緒07年(1881)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、儀門及宗聖祠竣工。
光緒08年(1882) 臺北城正式興工
光緒10年(1884) 臺北城竣工
光緒14年(1888) 官紳捐款購置臺北孔廟樂器
光緒18年(1892) 自福建聘禮、樂師來臺北並添購樂器及諸生的衣冠
光緒20年(1894) 臺北孔廟舉行第一次樂、佾皆備的祭孔大典
光緒21年 (1895,明治28年)  第三任臺灣巡撫唐景崧主持清朝最後一次祭孔大典
此時改臺北孔廟為臺北衛戍病院
民國前12年 (1900,明治33年) 臺北衛戍病院遷出,臺北孔廟逐漸荒蕪
民國前5年 (1907,明治40年) 日人為興建國語學校宿舍將第一代,臺北孔廟拆除
民國14年 (1925,大正14年) 2 月臺北士紳成立「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」
3月陳培根捐大龍峒土地二千餘坪
10月第二代臺北孔廟開工,總工程師為王益順
12月辜顯榮購基地西側田一千餘坪捐出
民國16年 (1927,昭和2年) 5 月大成殿上樑典禮由大木匠師王益順主持
民國18年 (1929,昭和4年)  大成殿竣工
民國20年 (1931,昭和6年) 儀門、崇聖祠及東西廡等陸續完工
舉行第一次祭孔大典
因經費不足工程暫停
民國24年 (1935,昭和10年) 復工,聘王益順姪兒王樹發續建工事
民國28年 (1939,昭和14年) 櫺星門、禮門、義路、萬仞宮牆等竣工
民國29年 (1940,昭和15年) 日據皇民化運動,改用日式神道儀式祭孔
民國35年(1946) 臺灣光復後回復清制禮樂祭孔儀式
民國41年(1952) 祭孔大典改為國曆9月28日舉行
民國45年(1956) 明倫堂竣工
民國57年(1968) 祭孔儀式修正,採行明朝禮樂制度
民國60年(1971) 改由臺北市政府管理,正式結束長期由民間管理的形態
民國81年(1992) 1 月10日公告為三級古蹟